與【小鬼闖禍2之情緒整理配合看】
雖然小杰從幼稚園開始就狀況不斷,但在我跟老師溝通之後,老師都能接納我的處理方式。小杰幼稚園及國小低中年級時,當老師將小杰的狀況告訴我之後,我都只針對小杰的行為作處理,我不 管 老師及跟小杰發生糾紛的同學在事件當中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不管他們的行為會對小杰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只關注小杰該糾正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小杰正確的人生觀。
如果我在糾正小杰的行為當中摻雜我對老師及對另一位同學的看法,就只會模糊小杰看事情的焦點,所以那時我只關注小杰的行為有哪裡需要糾正,而不重視老師的處理方法及另一位同學的行為。到了小杰國小高年級時,有幾次不單單只是小杰的行為出現問題,還牽扯到別的同學的行事作風,我才將別的同學的行為跟老師提一提,否則我通常都只注重小杰的行為,而不會對老師的處理方式或另一位同學的行為感到疑慮或不滿。可能因為這樣,所以老師很少會認為我在包庇小杰的行為或認為我在為小杰說話。
因為小杰的小狀況是從幼稚園就開始出現,所以我從小杰幼稚園開始就有機會去慢慢累積處理小狀況的經驗,從那些小狀況及處理心得中去一步步地更了解小杰是個怎樣的孩子。隨著小杰年齡的增長,出現狀況的次數越來越少,但只要出現狀況就一定是大狀況時,我已經身經百戰,而且因為我對小杰的了解已經能讓我掌握小杰的心情及行事動機,所以我不會輕易被那久久才出現一次的大狀況給嚇倒,反而因為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經驗,讓我知道要如何抓住每次狀況的重點,及要如何在短期間內馬上調整好情緒,趕快想出應對的方法來。
我忘了是從小杰哪時候起我就告訴過小杰絕對不能對女生動手,因為女生天生比男生柔弱,男生有保護女生的責任,就算男生不保護女生,至少也要做到絕不對女生動手的原則,會對女生動手的男生很令我瞧不起,所以跟小杰起爭執的大都是男生。當然小杰也有幾次是跟女生起糾紛,但只要是跟女生起糾紛,我都會用要小杰當個男子漢的方式去教育小杰,讓小杰知道保護女生是男生的天職,所以小杰比較能容忍女生對他做出不合理的行為。
小杰小時候很重視得失、很在乎輸贏、對事情很執著…,我每發現一件我覺得小杰沒必要擁有的個性特質,我就會去引導小杰往正確的觀念走。小杰也曾經很愛面子,我告訴小杰不要那麼在乎面子問題,一個人的良善本性比面子問題還需要被重視,如果真的愛面子,那就應該將會讓他丟臉的事全改過來,而不是在做出了丟臉的事之後,才因為自己的面子掛不住而對別人的反應生氣。
為何小杰在國小三年級發生跟 游泳 老師對罵的事件時,我馬上堅決的讓小杰轉學,因為我認為那個環境已經不適合小杰,我也相信在那種情況下,我無法再用平常心去看待老師對小杰的態度,繼續下去的結果就是小杰一定得不到同學的接納,小杰一定得不到老師的包容,小杰在學校一定會繼續受傷,而我也一定無法理智地看待老師對待小杰的態度,所以我選擇轉學。除非我可以不計前嫌地將發生的事件忘掉,否則我不只無法用平常心看待老師及同學對小杰的態度,我可能還會不斷地在小事上挑老師和同學的毛病,以此宣洩我心中曾有的不滿。
在被告事件中到後來我完全不在意甲爸爸怎麼對我,我只在意小杰該怎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我的職責是什麼,當我只想到我和小杰該關注的事時,我就不會在意甲爸爸的不講理及對我的恐嚇,甚至我也不會在意杰爸有沒有請假回來陪我一起處理小杰的事,因為我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我和小杰該負什麼樣的責任,及我該如何引導小杰對此事件的看法上面,只要我不將重點放在我和小杰以外的人身上,我就不會有太多的疑慮與不滿。
當甲爸爸要我們轉學,若我只想到他憑什麼叫我們轉學,那痛苦的就是我,當甲爸爸不斷地指責小杰的錯,若我只想到難道他兒子就沒錯,那痛苦的還是我,當我只想著我的目的只是為自己負責地帶小杰去道歉,不管甲爸爸提出任何的條件我都無異議地接受,那我就絕不會有任何的痛苦,因為我的心中只會接受,不會有憤怒與不滿。
如果孩子不小心對老師做出不該有的行為而我帶孩子去跟老師道歉時,老師卻一直強調家庭教育的功能、家長的職責…等這些話,我會在心裡檢測,如果是我沒做到的,我就會要自己去注意,如果是我有做到的,我就不會 管 老師怎麼說,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我到老師家的目的就只是想帶孩子為自己的錯負責而已,並不是想去跟老師爭辯什麼,也不是想去為自己澄清什麼。
小杰以前也常回來向我抱怨他看不慣老師或同學的行為,我是這麼告訴小杰:「你自己都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根本就沒有資格去管別人,除非你已經十全十美你才有資格去管別人,否則,你就只能努力地做好自己。不是別人不需要改,而是就算別人需要改也輪不到你來管,因為你自己都還需要被別人管,所以,先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小杰不 明白為何 老師將他留下來卻不處罰他時,我會這麼告訴小杰:「可 能 老師將你留下來就是在對你處罰,我想老師是希望你留下來能好好想想自己有哪裡做錯,有哪裡需要改進。我倒覺得老師這種方式也不錯,你可以學習思考,學習反省,學習找出事情的癥結,這反而比打罵或有一定形式的處罰還能讓你體會到更多的事情喔!所以當老師將你留下來卻沒有用任何方式處罰你時,你就試著去想想,自己到底哪裡做錯,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樣才不會枉 費 老師的用心良苦,好不好?」
親師生本是三環一體,但當其中一環無法達成共識時,強求的結果就是其餘的另兩環會跟著亂了腳步。所以當老師無法配合時,我不會再想著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好是壞。就像當我知道甲爸爸是個有理說不清的人時,我也不會想再去跟他說理。甲爸爸一開始的行為絕對會帶給孩子不良的示範,我並不希望自己也做了錯誤的示範在小杰面前數落甲爸爸的不是,所以我將為何我不想跟甲爸爸一樣去告對方及甲爸爸不教育甲同學的後果分析給小杰聽,我的職責不是去在意甲爸爸的行為對孩子是好是壞,我的職責只是在小杰的觀念有錯誤時去開導小杰。
當孩子得不到老師的認同時,我再如何的自問「老師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都於事無補,這樣的自問只會在我的心中留下疑慮與不滿,所以不如不問,而是真心的接受。所謂接受,是指接受老師不願配合的那個行為,而不是去接受老師的行為是對的。不 管 老師的行為是對是錯,既然我沒有能力去改變老師的行為,若我再不接受老師的行為,就只會讓自己一直活在對老師行為的質疑之中。如果我接受老師的行為,那以 後不管 老師做再如何不合理的行為,都已是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我知道老師的個性就是那樣,所以我只會接受而不會去管是對是錯。
如果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及讚美而老師不願對孩子鼓勵,那我該重視的是我要如何安慰孩子失落的心,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要如 何讓 老師去肯定及讚美孩子。當家長自己本身也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一切言行時,又如何去教導孩子要正向的看待老師的行為呢?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yjm560316-family/article?mid=10431&prev=-1&next=104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