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去等建仔回家,在路上母子相遇,建仔快樂的走到我身旁,拉著我的手對我說:「媽媽,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什麼事?」「就爬牆到隔壁國中撿東西。」「然後呢?」「就被同學告狀啊!寫悔過書。」「嗯!」「那個林XX很好笑哦!自己也有爬,還告狀。還有三十號啊!老師問第二次,她自己就站起來了。」我根本不想知道還有哪些人也做同樣的事。「那知道為什麼不能爬牆了嗎?」「知道啊!老師有說。」「那下回要怎麼做才好?」「請對面的哥哥、姊姊們幫忙撿。」「嗯!那你知道為什麼不能爬過去嗎?」「...」「如果今天你爬得不是學校的牆,是別人家的牆,為怎麼?」「會被警察抓。」「還有呢?」「會發生危險。還要經過鄰居同意。」「嗯!你都知道嘛!有記取教訓嗎?」「嗯!」其實我聽到時,沒什麼情緒,不過整個心思都在想,我要怎麼處罰這小子,他才知道這是危險動作?老師在孩子的悔過書上寫明:請嚴加處罰。我也在想,好嚴厲的口吻啊!那孩子是第幾次做這樣的事?不然老師為何要用這樣的語氣呢?趁著孩子補習時,我得好好想一想。
建仔去上英文課的時候,有位林媽媽打電話來:「你們家兒子呢?我有事情要問他。」「他去上課啊!妳要問他什麼?」「就我女兒爬牆啊!寫悔過書耶!她說她沒做啊!」「所以呢?」「我要問清楚啊!她現在說她沒有啊!」「我聽我兒子說她有啊!」「現在她說她沒有啊!她說就誰告狀啊!」「那妳想怎樣?」「一個個問清楚啊!不能讓孩子亂說話啊!」「問清楚了又如何?」「我不能讓我女兒騙我啊!」「妳認為老師都沒處理嗎?」「老師應該、她應該沒那麼多時間啦!」「那如果老師只聽別人說,沒問妳女兒,那妳搞清楚了又怎樣?」「我沒有要怎樣啊!我只是要搞清楚她有沒有做啊!她有沒有做我知道就好了啊!」「所以?」「如果沒有,我要跟老師講啊!」不是才說無所謂了,怎麼又...「妳相不相信妳女兒啊?」「她說她只摸了檻杆一下啊!又沒爬。」嗯!就是有嘛!我不作聲。「那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有我處罰啊!沒有要還她清白啊!像那個某某啊!老是亂講話啊!亂告狀啊!我女兒沒有做,他都說有,有一天我就打電話去他家罵啊!」哦!難怪妳女兒會沒朋友。「啊!妳一定要幫小孩出面處理嗎?妳女兒不能自己來嗎?」「話不是那樣說啊!不這麼做會”軟土探掘”。」「嗯!」「像那麼廖XX,今天我去學校晨光,班上同學就用我女兒的名字取綽號,他就叫我女兒”膽固醇”,我就說你要不要我叫你廖大便?不要嘛!有警告,他就不會再叫了啊!」「妳確定妳沒在現場,他就不會這樣叫了哦?」「至少比較少了啊!還有人叫她碗豆,她很不高興,可是我覺得很可愛呀。」「妳女兒也常叫我家小子:光頭啊!我家也不高興啊!那沒什麼啊!」是想告訴她,自己的孩子也會幫別人取綽號,別太在意嘛!結果這位媽的態度兩極耶!「妳幹嘛給他剪這樣?他剪這樣被叫正常啊!」哦!這句話像不像女孩子被強暴,還被人說:幹嘛穿那麼暴露?活該。「小孩自己要剪這樣的,又不是我強迫的。」「唉喲!妳兒子好酷,啊光頭又不會很難聽。很可愛啊!」對啦!對啦!光頭很可愛啦!妳女兒被叫綽號,妳都會替她耿耿於懷了,好想掛電話哦!「阿不管啦!等你兒子回來,我再問他啦!」
好煩哦!怎麼會這樣?這位母親就是跟老師交情還不錯的媽,也住同社區,也是她的大嘴巴我才知道,老師跟幾個家長會拿別人家的小孩閒瞌牙,她女兒也是我兒子較常欺負的人,說實在的,我被這位媽搞到心煩意亂,雖知道不能聞雞起舞,但總覺心頭不安。
接建仔回家時,我要他先打電話給那位媽講清楚,不要他再浪費時間在這兒事上頭,結果對方急著要出門,要建仔回到家再打給她。不過回程路上有遇到,我請對方直接問清楚,因為孩子有其他事要忙,這一問才知道她女兒有做踩的動作,不過沒完全爬上去,國小、國中圍牆的中間有一道檻杆門,不高,孩子們稍微蹬一下就可以坐在檻杆上,而她女兒有踩上去。這位媽一聽:「就沒有爬嘛!而且她弟弟就在旁邊,也說她沒做啊!」她對我說,她家女兒的狀況跟我家小子不能相比,她可以跟老師反應,因為她女兒沒我兒子有那麼多問題,她跟老師也沒這麼複雜。我好生氣,當初她拿建仔的行為到處說,我寫了一封信告知她建仔的症狀,讓她瞭解何謂妥瑞?何謂過動?結果她躲了我兩個月,現在她三不五時就對我說:「阿妳管他太多了啦!要放輕鬆,老師說他沒狀況啊!是妳太操心了...」我更生氣,這關她什麼事?談別人家的事很好玩嗎?拿人家的痛來搓更好玩嗎?她會來問我家小子的原因,到最後我才搞清楚,她也是礙於鄰居身分,不明講。
回到家,問清楚才知道過程是這樣的:
建仔把某位女同學的東西(一個垃圾)置於圍牆上,結果就這麼掉到隔壁去,他決定撿回來,他說「不能亂丟垃圾。」他也說在這頭看不到掉哪兒去,所以過去找比較快。他回教室老師就開口問,他馬上承認,那位女同學就開始告還有十四號,這時建仔及十四號同學,異口同聲說:「林XX妳自己不是也有?」結果又問一次,又有一位女孩子站起來,總共四位學生被處罰,據孩子說法,放學時,老師把四位學生留了下來,一個個講清楚,才讓孩子們回家。
我聽到什麼?我聽到孩子負起責任(自己丟的自己撿回來)、承認自己的錯誤、他的天真(一個垃圾而已),當然我也聽到他告別人狀的壞習慣,還有他是帶頭的人以及爬牆的危險動作。
我打了他一下手心,建仔眼淚直直掉,明白告知這行為是我不允許的,也再次強調:欺負女生、危及生命和品德操守相關的行為,我不會先聽解釋,會先處罰。
原來建仔也是告狀之一啊!難怪這媽一定要親耳聽到建仔的說詞,然後再去跟老師講清楚、說明白,一開始我確實擔心她的說詞,很怕她誇大其詞,不過搞清楚時,我放了心。我瞭解這個媽的作風,唯恐天下不亂,一開始我解讀成建仔挾怨報復,但仔細聽完才發現,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標準,這些事大人其實不用太插手,由老師處理就好。
跟建仔聊起這位媽的作風(當然是以自己為例),當我說我去幫你討公道,建仔馬上說不要,他認為那是他自己的事,他可以自己來。當我問如果你被誤會了,老師要你寫悔過書,你會寫嗎?建仔說他不會寫,也會跟老師說清楚。當我說你跟同學之間有問題,我打電話去罵同學,建仔說三條線,那不就罵來罵過去的,而且小孩子吵來吵去,沒什麼啊!這樣子原本可以當朋友的,現在就不行了。嗯嗯嗯!聽到建仔這麼說,我放心了。
我也跟建仔說明:這件事我欣賞的部分有哪些,不過我擔心的部分有哪些,真的希望他記取教訓。也要他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要求別人也不要去告狀(建仔聽到不能告狀,他是不平衡的),我知道心裡一定不舒坦,但如果一開始就做好的事,以及想清楚再行動,就沒有後面的事情發生。不舒服回家告訴我,可以嗎?我們再來想有什麼解決方法。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處理方式不一樣,如果是我,我會連旁邊的同學都處罰,也會瞭解孩子們的動機,不在意過程只處理結果,就是好的方法嗎?會連旁邊的同學一併處理,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到制止的動作,我也知道這麼做建仔會平衡一點,但我不是老師,我不能左右老師的處理,我也不喜歡班上告來告過去的風氣,但這是班風,我無能為力,真的只要求建仔把自己管好,做好自己的事,犯錯沒關係,但一定要記取教訓。
- Dec 04 Tue 2007 08:39
爬牆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