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在接建仔的路上,被一位女同學告知,建仔跟她要東西吃,還說建仔自己表現不好被老師罰,所以不能拿同學發的生日餅乾。
我的心揪了一下,告訴建仔想吃東西跟媽媽說,媽媽買給你吃,也不要去跟同學要來吃,好嗎?但是建仔認為那是不一樣的。

問他發生什麼事?建仔說老師說他表現不好、錯比較多,不能拿餅乾,由老師暫時保管(保管到什麼時候,不知道,孩子說要表現好才會給),全班都有發,就建仔沒有。心又揪了一下,第一個念頭出現的是:這小子發生什麼事?不然老師怎會做這樣的處置。再問才知孩子體育課有幾位同學測驗完之後,就到操場一角玩,那邊有一些鐵棍及石頭,幾個同學就拿著鐵棍挖洞,他覺得好玩,也跟著參與。這時第二個念頭是,那也不是他一個人帶頭玩,而且有一堆人耶!怎麼只有建仔被處罰,是不是發生其他事,建仔沒說?又逼問了一次,建仔還是不清楚自己跟同學不一樣在哪兒,建仔也表明今天就只發生這件事,若要再說有的話,那就是上課不專心以及常犯錯。可是這也說不過去啊!只好要建仔再想想自己跟同學玩得時候,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兒?建仔想了想,又說他挖洞又做陷阱,然後把鐵棍當成蹺蹺板跳上去,搞到塵土風揚。這時,我大概清楚他的問題了,應該是他花樣比較多,被老師特別處罰,可是當下還是有疑問:真的是這樣嗎?孩子有誠實嗎?

心想老是有疑惑,不如問清楚,可是又想要怎麼問才不會傷到孩子及觸及老師的領域。一開始想到的是:老師,您好,我是建仔媽媽,建仔是犯了什麼錯?不能吃餅乾。好像不好,用詞好像太強勢,換一個:老師,您好,我是建仔媽媽,建仔除了玩鐵棍,還犯了什麼錯,不然為什麼他沒餅乾吃?這樣好像也不對,好像在質疑老師的做法,再一次:老師,您好,我是建仔媽媽,建仔不太清楚是哪一個行為被處罰,不能吃餅乾?這個好像好一點了,決定用這個,要撥電話之前,我先心理建設,我只是想知道建仔今天發生的事,其他我不要太再乎,不要受老師影響。建設好之後,我撥了電話,等了一陣子,終於接了...
我開口問道:老師,您好,建仔不太清楚是哪一個行為被處罰,不能吃餅乾?老師馬上說:他不可能不知道,我都有說,他都會推拖、找藉口,孩子都沒對家長誠實(切,我以為這樣問會好一點,結果一樣不好,好像讓老師覺得親子關係不佳~_~lll)。也不是不能吃餅乾,是暫時保管啊!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告訴妳,他今天體育課玩鐵棍,還做陷阱,搞到土石亂飛,也不是他一個人有玩啦!只是有輕重,他犯得錯比較多,其他同學也不是拿全部餅乾,我罰他們只能拿一半。(嗯!我瞭解了,老師說法也跟建仔說詞差不多,那就沒錯了,才想要跟老師說聲謝謝時)老師又接著說:像昨天(12/3)啊!他悔過書上爬牆寫得很簡單,其實只是一支棒棒糖的棍子,他根本就沒必要爬過去撿啊?班上有學生來說,六班也有學生來告狀...。我跟老師說,這兒事我知道,謝謝她的告知,掛上電話,我鬆了一口氣,哈!建仔沒騙我耶!老師是依照情節輕重做處置,雖然建仔不滿意這樣的做法,我也告知這是老師的做法,不見得好,不過你還是要接受。也告知他學校很重視安全,他拿鐵棍挖洞會造成同學跘倒,塵土飛揚會造成周遭同學眼睛不適...,他說那是操場的一個角落,我才不管那是哪個角落,不行就是不行,最重要的是上課時間,怎麼可以亂跑,就算沒事做也不能離開上課的地方。

問孩子的過程中,我問了一個問題,就是老師要的乖是什麼表現、又什麼表現才叫好?(我不想再加深不好表現的印象,希望建仔答出來的是:上課要專心、要認真、做事要細心、要負責、要與同學和平相處.....)他搔著頭,想了老半天,竟然答不出來,只能回答就是要乖啊,上課要表現好啊!再問這樣回答好抽象,答具體一點,他開始拉頭髮。當我換個方式問,那什麼是不好的表現?孩子可以列出一堆來(不要爬牆、上課不要講話、不要打瞌睡、不要玩棍子、不要......)。我傻眼,這孩子只認同老師說的不要不要,他覺得這些不要再犯就好了,沒說的部分應該沒關係,等老師指示了再說。三申五令的規定,他知道錯的地方,卻不知道自己有進步及良好的地方,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在校的表現耶!這學期跟三年級有差別嗎?有進步嗎?在老師的言談中,我是聽不出來的,不過,他在家的表現一直有長足的進展。

也跟孩子討論這個部分,我問建仔認為老師這樣的處罰,好不好?建仔認為不好,原因是發餅乾是早上說的,犯錯是下午體育課的時間,兩件事可以放一起嗎?而且早上發餅乾比較公平,大家都有的吃。(班上的做法為:若學生有拿物品要分享給同學,老師會在晨光時間告知XX同學有帶XX東西要發,下午將放學時才發給同學)當我說,如果一開始老師有強調,今天表現不好的同學,就不能拿XX同學的生日餅乾,那你還會認為兩件事不能放一起嗎?建仔表示老師早上又沒說,她是上完體育課之後才說的。我對建仔說老師的做法不見得最好,但那是老師的處理方式,你在學校就要服從老師。

嗯!感受到孩子的難過,也感受到他與人不同的難堪,又問之前不是有位同學也被處罰不能喝飲料嗎?老師說,他常遲到,又害我們這一組常被扣分,所以他不能喝。那他有跟你們要來喝嗎?沒有。所以你也不能跟同學要東西吃,如果真的想吃,跟我說,我買給你吃。不一樣啦!那現在你可以感受同學的不舒服了嗎?嗯!若再發生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分給同學吃。飲料呢?分給同學喝。嗯!你開始懂得分享的真義了,真好。

其實當建仔回家說,同學因為常遲到沒有飲料喝,我就不認同老師的做法,因為遲到跟分組比賽表現優異,可以混在一起嗎?這樣像不像我去參加比賽,得獎了有獎金,結果大人們說我常做錯事,所以沒有獎金?真的不認同老師的做法,就像孩子說的兩件事可以放在一起嗎?就好像甲送東西給乙,結果乙媽媽認為乙表現不佳,把禮物沒收了。如果這個乙媽媽改成同儕,有幾個人可以認同這樣的處理方式?我要送餅乾給全班吃,跟同學犯錯有相干嗎?老師可以把同學的好意拿來當獎懲手段嗎?如果這件事改成建仔花樣比較多,要抄一整課課文或要幫忙做事,其他同學抄一半或做少一點的事,會不會好一點?這樣的處置方式,很明顯的為孩子之間貼上標籤,明白的告知同學:XX同學做錯事了,他犯得錯比較多,所以他跟你們不一樣,你們有東西吃,他沒有。
說真的,我很不舒服,真的不舒服,從孩子身上我看到很多大人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觀念,我更不舒服的地方是,老師都只會告狀。說真的,他爬牆去撿垃圾,我欣賞孩子的說法,他的說法說服了我(應該是說我相信他),所以我的怒氣少了些,只是他沒把校規及垃圾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去評量,哪個比較重要?如果孩子注意到了,他還會這麼做嗎?這是建仔白目、天真的地方。如果要把他的做法想成是故意的,也可以啊!那麼是不是永遠只看到建仔不服管教的部分?
我一直再想,除了用命令句去教育孩子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是否有辦法讓孩子去想、去瞭解前因後果?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後續
孩子說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師才會給他餅乾,不過沒關係,他有分數及點數可以換啊!但老師說目前也不能換,因為他一直不乖,等他表現好的時候才能換。
我好奇的問他,那怎樣才叫表現好啊?孩子說就不要一直被告狀啊!我又問,那要做什麼,才是老師要的表現好?孩子說就不要一直被告狀啊!老師說只要沒有人去告狀就可以換獎品。^_^lll
小朋友啊!要做什麼,不清楚,不要有很多耶!若一直想不要,反而更容易犯錯,神經大條的他,還是很快樂的,他自己有一套趨吉避兇的方法,雖然他偶爾會不平,雖然他會難過,雖然他會生氣,但他好容易原諒大人的錯,我好愛、好愛建仔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虹魚 的頭像
    彩虹魚

    回歸中心,找尋寧靜

    彩虹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