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思緒,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體悟都不一樣。對我而言,人生的目的是學習,學習如何用開闊的心胸迎接沮喪,學習如何用沈穩的思緒排解困惑,學習如何用平靜的心靈面對逆境,學習如何用真愛的智慧助人助己。
宗教的意義是什麼?不一樣的心態,會有不一樣的解讀,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需求都不一樣。對我而言,宗教的意義是幫助人們追求人生的目的。如果,我從夠從生活中體會人生目的,宗教對我而言,就變得毫無意義。
宗教的力量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祂才是真理!其實很多宗教的理念早已經深植於一些沒有宗教信仰卻很認真發現生活的人心中,對這些人而言,他們早就在過著宗教所宣導的生活,只不過他們不是依靠宗教去領悟,而是從生活經驗中去體悟。一般有宗教信仰的人,無法意會這種從生活經驗中就能獲得的真實體悟,所以教徒無法明白也不能接受這種體悟,教徒只是肯定的相信,若沒有宗教信仰的扶持,就什麼都不是!
每個宗教的教義都是在教人行善,既然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為何不同教徒彼此之間無法相互包容呢?因為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利用宗教洗滌心靈,而是利用宗教解除困境及實現願望,所以能夠為教徒解除困境及實現願望的宗教,對教徒而言就是好宗教,因為這個宗教有能夠解除困境及實現願望的好處,所以這個宗教是真的,所以別的宗教是假的,所以不允許別人對教徒認定的真宗教有任何的批評。
對我而言,宗教並沒有真假好壞之分,因為每個宗教的教義都是教人行善,又怎會有真假好壞之分呢?如果教人行善的假宗教是壞的,那麼教人行善的真宗教也不會是好的,因為教人行善的目的是一樣,所以真假好壞的認定也應該一樣才對!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只看到自己信奉的宗教在教人行善,卻看不到別的宗教也同樣是在教人行善,所以就容不下異己。
宗教只有對個人適不適合之分,並沒有所謂真假好壞之分。能達到對人生的體悟及對心靈的淨化,就是適合自己的好宗教。若只想從宗教中去汲取利益,因為對自己信仰的宗教執著而產生分別心,認為自己有宗教的扶持,所以對人生的體認才是正確的,這樣的行為,就已經不是宗教的目的,這樣的宗教,當然就說服不了人去信仰。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遭逢逆境,我不知道別人對於逆境的解讀是什麼,但逆境對我來說,是我來到這個世界該學習的課題,所以我會叫自己勇敢去面對,因為只有自己勇敢面對,才能從中學習到人生的道理。這樣的體悟,應該是宗教希望帶給人的目的之一,如果我能從日常生活中獲得這樣的啟示,我就不需要依靠宗教的提示去尋找這種體悟。
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她曾經跟我一樣,為問題多多的孩子困擾不已。那天,她興高采烈的向我推薦,她所信仰的宗教是如何地讓她得到見證,她已經不再為孩子的問題感到困擾,她希望我也能去接觸她信奉的宗教,她相信一定會對我有所幫助。我真心地為她現在的生活感到高興,我告訴她,雖然我沒有執著於某個宗教,但我孩子的問題也已不再困擾著我。她聽了之後,沒有用愉快的心情為我感到高興,只為我沒接受她熱情的邀請,沒試著去認識她信奉的宗教而感到失望。
那次的偶遇,讓我在接了一份對小學生做問卷調查的工作中想起,可以去請她的孩子為我填寫問卷調查表。她在電話中告訴我,她還會邀請她的另一個朋友到她家,我當時就感覺到,那位朋友一定是她的教友,我知道那一定是她刻意的安排,但因為我對宗教沒有特別的執著或排斥,所以我明知道卻也不會介意。
我朋友的教友為我解說宗教帶給人們的好處時,我知道她想介紹給我認識的東西,我都已經有緣從日常生活中體會獲得。我將我的體會與獲得說出來與她分享,她拿起宗教寶典上的一句話來驗證我的體會是神的安排,她希望我相信我所接收到的一切就是她所說的一切。其實我深信不疑我接收到的一切就是一切,只因一切宗教對我來說都一樣,所以我更知道,那些東西不只是她介紹的那本宗教寶典裡有提到,別的宗教寶典裡也同樣有提到類似的東西。
我說:「既然我沒有信奉妳所推薦的宗教就能接收到這一切,那我還要叫自己去執著信奉這個宗教嗎?因為我沒有對任何宗教堅持,所以我可以用包容心去接受所有不同宗教的教義,也可以用平等心去看待所有不同宗教的教徒,但當我對某個宗教堅持時,我就會產生分別心,我會認為我所信奉的宗教才是真的,別人信奉的宗教都是假的,我並不希望自己有這種分別心。」
她說:「妳可以試著禱告看看,妳就會驗證到妳所接收到的一切就是神的旨意,妳難道不會想知道那些體認的來源嗎?」我思考著要如何表達,才能讓她明白我的體悟。我說:「就拿一本書當例子好了!如果這本書代表著真理,我覺得書中能帶給我的啟示比書名還重要得多,所以我重視的只是我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示,至於書名,我甚至可以不用知道,因為重要的是內容,不是名稱。」
她說:「如果有機會驗證妳所接收到的一切是什麼,妳也不願意試著去驗證嗎?」我說:「任何宗教對我來說都一樣,因為妳們沒有過這種意會,所以可能無法想像我的感覺。還是拿一本書來當例子,中國人叫它『書』,外國人叫它『book』,同樣的一本書,絕不會因為叫法不同,內容就有所改變。但沒學過中文的外國人會執意它就叫作『book』,就如沒學過英文的中國人也會執意它就叫作『書』一樣。其實它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內容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啟示!對我而言,任何宗教都一樣,都是要讓人們的心靈淨化與成長,如果一個人可以隨時淨化自己的心靈,隨時從生活的體悟中成長,就不需要特別依靠宗教的力量來幫助心靈的淨化與成長。」
我說:「我能了解妳的善意,我也相信我所接收到的就是妳希望我去驗證的東西,但這樣的驗證,我同樣在別的宗教上體會過。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立場去體驗,若得到的結果完全一樣,那要如何去判別何謂真假好壞呢?所以,我相信所有的宗教都一樣。今天我不接受妳推薦的宗教,絕不表示妳所信仰的宗教不好,而是而是妳在推薦的過程中,展現出妳無法用平等的心去包容異己的行為讓我覺得不好。」
她說:「每個人都需要上帝,其實禱告對妳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就當我求妳試看看,妳試一次就好。」我說:「那我可不可以先問妳一個問題?」她點頭。我說:「禱告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說,妳們會在什麼時候想禱告?」
她想了一下後說:「讓人們知道要感恩,在禱告時,會發自內心的感恩。」我說:「如果我隨時隨地都懷抱著感恩的心,遇到值得感恩的事,就會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去感恩,那我還需要利用禱告的時間再來感恩嗎?」
她說:「當妳產生負面情緒時,禱告可以安定妳的心靈,使妳的心靈走向正面。」我說:「如果我能隨時隨地察覺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並能在一察覺到時就勉勵自己去修正負面情緒,因為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達到的就是淨化心靈的境界,所以我隨時都在做這方面的功課,那我還需要利用禱告的時間再來淨化心靈嗎?」
她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禱告會讓妳知道如何走出困境。」我說:「如果我能用平常心接受困境,能勇敢面對困境,能生出智慧教導自己如何解除困境,那我還需要利用禱告的時間再來面對困境嗎?」
她說:「那妳總該有希望或夢想吧?禱告能實現妳的希望或夢想。」我很認真的思考,我有什麼希望或夢想嗎?我仔細地想了一下後告訴她:「我實在想不出來我有什麼希望或夢想耶!跟我有緣的東西我就接受,跟我無緣的東西我不強求,所以我真的沒有特別希望實現的夢想。」
她說:「雖然妳覺得自己不需要上帝,但請妳相信,上帝需要妳。」我說:「每個人需要的應該都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同樣地,我也不會希望自己是任何人所需要的。」這位教友跟我對話到這兒時,無奈地看了我朋友一眼。
在我跟我朋友的教友對話途中,我朋友曾表示,我和她教友的對話她完全插不上口,所以她要在一旁靜靜的聽就好。但當我朋友聽到這兒時,她忽然提高音量的說:「就算我以前不接受宗教,我也會謙虛婉轉的拒絕,絕不會像妳這樣的反駁。」我說:「我想妳誤會了!妳怎麼會用反駁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回應呢?是因為我持的論調跟妳們不一樣,所以妳認為我在反駁妳們嗎?如果是這樣,那我要為自己帶給妳們的誤解向妳們說聲抱歉,因為我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跟妳們反駁什麼,我只是忠實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將我的體悟提出來與妳們討論,並不是想反駁妳們。」
我朋友說:「我先生跟妳一樣自以為是,他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不需要,他總認為自己很行。」我說:「 那妳 先生有辦法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嗎?」我朋友說:「他才不會咧!他只是認為自己很行,但實際上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我說:「那我跟妳先生不一樣喔!我並不認為自己很行,我只是想讓妳們明白,妳們說的那些認知,我都能從生活中體悟到,所以我能用平常心面對問題,用智慧解決問題。我認為自己不需要,是因為我能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知道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才不會讓它成為我生活中的困擾,所以,我並不是像妳先生一樣不了解自己喔!有些人是因為不了解宗教,心中排斥宗教,所以才認為自己不需要宗教,但我知道宗教的意義,我會對自我要求,所以我才認為自己不需要特定的宗教。」我朋友和她教友都知道,她們說服不了我。
有一個朋友來我家找我幫忙整理資料,我邊打字邊跟她聊天,我們聊到一半時,她接到一通電話,掛下電話的她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有個朋友生活得很不順,問題一堆,我現在很積極的在引導她來我們那裡聽課,因為我們上課時仙佛都會臨壇,只要她願意來聽課,就會獲得仙佛給的智慧,對她一定有好處,不過她似乎還不太能接受。」
我說:「或許她的緣不在妳那裡,她有接觸過別的宗教嗎?」我朋友說:「就是因為她接觸過很多宗教,但還是無法改變她的生活,所以她才找到我這裡,如果她在這裡還是得不到解脫,那她就無路可走,所以我才那麼努力的幫她。」
我說:「其實妳已經被她的話影響到,妳也在執著於自己的宗教,所以妳才會認為妳那裡是她的盡頭,若妳再不救她,那她就會無路可走。其實妳這樣的想法有誤,她之前已經找過許多宗教,但都無法跟她的心靈產生契合,所以她才會接觸到妳這個宗教,對不對?」我朋友肯定的點頭。
我說:「這並不是說明妳那裡是她的盡頭,若她在妳那裡還是得不到解脫,那她就會無路可走。這只是表示其實她一直都在追尋,就算她在妳那裡沒有得到心靈的契合,但她不會放棄,她還是會繼續追尋下去,否則她就不會找到妳那裡了!所以,她無法接受,只能說明妳那裡也不適合她,並不能說明她就真的會無路可走。」
我說:「如何判別妳對宗教有沒有分別心和執著心呢?用一件事就可以很明顯的判別。當妳的教友跳槽到另一個宗教時,妳是不是能夠替她感到高興,妳是不是願意給她祝福,就能看出妳對宗教有沒有分別心和執著心了!」
我朋友改觀了!在一次電話中,我聽到她跟她的教友說:「如果她真的無法接受我們的宗教,就不要勉強她,這表示她的緣不在我們這裡,如果她有機會追尋到她能夠接受又對她有益的宗教,那我們就要衷心地祝福她,真心地為她感到高興才對。」
我爸爸知道我家養巧巧後告訴我一個故事,他說:「有一位僧人養了一隻鹿,那位僧人很愛那隻鹿。有一天,那隻鹿不幸死亡,那位僧人非常的傷心,一直到那位僧人死之前,他都還放不開那隻鹿死亡時所帶給他的傷心,因為那位僧人太思念那隻鹿,所以那位僧人死亡後,就投胎為米裡面的米蟲。所以,不要養寵物,因為跟寵物相處,就一定會產生感情,在寵物離開時,妳就會傷心,不須要去攀那種沒必要的緣。」
我說:「每個人對事情的體會都不一樣,我聽了這個故事之後,並不是產生跟你一樣的想法喔!我反而會將那位僧人的際遇拿來警惕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像他一樣放不開。所以這個故事並不是在教我不能養寵物,而是在教我要去學習釋懷。寵物只是一個物件,就像親人也是一個物件一樣,我們不要管那個物件是什麼東西,剩下來的就是那個放不下的心,那個心是一樣的。我相信跟寵物相處一定會產生感情,就如跟家人相處也一定會產生感情一樣,不管是家人或寵物死亡,我都會感到傷心,所以我要學習的是,如何去釋放那份傷心,而不是不要去養寵物。」
我說:「我接受任何跟我有緣的東西,巧巧只不過是跟我有緣,所以才有機會被我飼養。巧巧並不是我刻意去寵物店購買,也不是我刻意去路上尋找,而是老公的同事撿到,沒有人可以養,又剛好讓我知道這個消息,所以我才養巧巧。雖然我是真的很喜歡小狗,但我只是喜歡,並不會去追求非養不可,如果我因為喜歡而刻意去尋找小狗來養,那才叫作攀緣。今天是因為剛好讓我知道這個消息,若還是沒人養牠,牠就會被送去流浪狗之家,在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願意試著向自我挑戰,所以才答應養牠。我們來這個世界上所要學的是,用平常心面對一切,不是用分別心計較一切。」我爸爸說:「對!每個人都要學習修心。」我爸爸比以前更接受巧巧了!
我有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我從電話中聽得出她生活過得不是很好,我問她:「妳平時看不看書?妳有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朋友說:「我不愛看書耶!信奉的就是一般的佛教道教啊!」我說:「如果不愛看書,那不管是哪個宗教都好,妳去找一個可以充實妳心靈的宗教。」我朋友說:「我哪來的時間啊?每天忙東忙西的,時間都嘛不夠用。」我說:「如果妳真的有心想讓自己的心靈有所成長,就算妳再忙,妳還是會想辦法挪出時間來,如果妳沒有那個心,就算妳再有時間,妳還是不會去追尋,所以這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妳有沒有那個心的問題。」我朋友說:「也對!妳這樣說也有道理,我會試著叫自己去尋找。」
我不是很喜歡跟別人談宗教,因為從宗教中我看到很多無意義的執著,每個教徒都希望驗證自己信仰的宗教是唯一最真實的宗教,但其實這唯一最真實的感覺卻同時發生在不同宗教的教徒身上,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會執著自己信仰的那個宗教所發生的神蹟才是真的,別人的神蹟都是不實的,但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確實也是真感覺,只因跟自己信仰的宗教不同,所以教徒無法用清明的心去接受。
我不喜歡自己有這種分別心,所以我對任何一個宗教都用平常心看待,我會接觸任何宗教的任何書,只要那本書我看得下去,只要其中有令我喜愛的句子,我就照單全收。
例如,我就讀一間學校,當我想拿別間學校的科目來研讀時,我的師長就不應該反對,如果他因此反對,就表示他用自己的分別心來看待我的上進心,這樣的師長如何令人信服、如何教人尊敬呢?真正令人信服教人尊敬的師長是不會執著他給我的一切才是真的,而叫我不要從別的學校去獲得知識,除非是我自己認為,我既然就讀這間學校,我就要對這間學校專一。
所以,宗教之所以無法讓人完全接受的原因,並不是在於宗教本身的真假好壞,而是在於教徒執著的分別心!
引用”用平等心包容異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