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qga33/1374547514-95619220.jpg)
攝影是減法藝術,發覺自己靠攝影來修正自我,在人際關係上有時也需要去蕪存菁,讓自己可以看得更透徹,面對孩子的教養也一樣,需要抓住重點,而我~在這方面一直在學習拿捏標準,自問自答: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常常沒抓住重點,連表達技巧上也常詞不達意,可以拿掉什麼?可以再著墨什麼?還是就先這樣,讓時間來證明?
突然也發現,自己也用攝影來證明自己,記得自己說過攝影可以是小眾,也可以是大眾,沒有所謂好壞之分,看來我對自己的信心還是不夠的,總是在質疑自己的努力及進步,我需要對自己有更多肯定的力量。
老師說:單拍一張椅子,很難表達出”獨”的感覺,這時需要以一個較空曠或較單純的空間來做對比,才容易有”獨”的感受。
更分享了學習過程中攝影初學者常犯的毛病,就是看到這個漂亮納進來,那個不錯也納進來,以至於整個畫面的主體與重心都不知道在哪裡,變的鬆散無力,沒有視覺焦點,及至過一段時間就開始減,變成減到只剩下主體而已,沒有其他的賓體陪襯,又會變得不知所云,不容易表達出感覺來,這時又是該修正的時候了,人生不也是如此,過與不及都是不適切的,需要時間與智慧去慢慢修正。
攝影很好玩,有很多東西學不完,而生命中的每一位過客都是貴客,都為自己帶來不同的人生風景,雖然在當下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但~事後想想,因為有這些起伏,在這長長的人生路上才有不同的種子生根發芽,每一位都是我的人生導師,每一位都帶給我不同的功課,而我得學會盛接與感恩。
↑這張老師要我想,若不是自己拍的,看到什麼?我說雜,水桶該拿掉,後面稻草可以再暗一些,讓椅子突顯出來,我想很多時候不是沒看到,而是自我感覺良好矇蔽了視線。
自己不是樂觀的人,容易犯抱怨的毛病,在這幾年中身邊出現很多包容我的人,讓我有更多空間去省視自己的問題,學習更多的人際應對,面對孩子的教養也逐漸學會放,只是還無法完全釋懷,更無法學會在當下提出恰當方法,明知換個角度就可以看出問題,卻身陷其中理不清、看不明, 急躁的個性想解決問題,卻無形中製造了問題,見獵心喜的個性需要緩及定,慢一點,整理好自己再出發,會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