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我問:今天在學校有發生什麼好玩的事嗎?
孩子:都發生不好玩的事?
我驚,孩子拿出聯絡簿,一大片的紅字
您好:Tim今天中餐後在校園拾獲竹竿一枝,又揮又砍,模樣十分危險、恐怖。在班上經常提醒的安全問題,對Tim來說卻是容易被忽略的,請協助。
自然課拿鉛筆射班長。

自然課發生時間是老師未到時,孩子覺得無聊爬上桌子玩,還有另一位同學跟孩子一樣,這時班長開始追逐他們。
我:班長為什麼追你們?
孩子:我不知道。
我:如果你是班長,你會怎麼做?
孩子:登記在黑板上。
我:我是說,有兩位同學現在就站在桌子上玩,你是班長,你會先怎麼做?
孩子:去看隔壁班有沒有老師在?
我:一定要找老師嗎?現在已經有兩位同學在桌子上面,會發生什麼事?
孩子:發生危險,頭破血流。
我:那是自己,如果有別人在呢?
孩子:一樣會受傷。
我:那該怎麼做?
孩子:叫他們下來。
我:請他們下來,然後登記在黑板上,再告訴老師。班長有這麼做嗎?
孩子:沒有。
我:那你為什麼對班長丟鉛筆?
孩子:因為班長要打一號同學。我不想她打一號。
我:我知道你愛護同學,可是你可以拿鉛筆丟班長嗎?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
孩子:會受傷。丟到眼睛會瞎掉。
我:我們不是討論很多次嗎?讓人受傷怎麼辦?賠得起嗎?
孩子搖搖頭,我接著問:老師怎麼處理?
孩子:沒收兩張獎卡。
我:一號呢?
孩子:一張。
我:班長呢?
孩子:沒有。
我:老師沒有沒跟你們聊一聊?
孩子:沒有。
(我認為這也是機會教育的一部分,可以跟孩子聊聊處理經過,如果孩子的說法正確,那麼班長的做法有商確的部分。)

竹竿事件,孩子反應是好玩,他拿著竹竿往樹身上打,打到竹竿裂掉,又把竹竿拿到樓上往下丟,他的說法是想看看竹竿會不會碎掉。有幾位同學跟著做同樣的事。
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想了一會兒:你打那顆樹,有什麼感覺?
孩子:好玩。
我:就因為好玩,那顆樹就需被你打哦?那樹會不會受傷?
孩子:不會,我檢查過了,它都沒受傷。
我:如果樹會講話呢?
孩子:會喊痛。
我:樹很可憐,站在那邊也沒得罪你,你卻打它;它夏天提供樹蔭給人乘涼,還提供氧氣,你打它,它好可憐。
孩子:氧氣?
我:樹行光合作用,吸二氧化碳,吐氧氣。
孩子:哦!
我:為什麼要把竹竿往樓下丟?
孩子:想看看竹竿會不會碎掉?
我:結果呢?
孩子:沒有。
我:我知道你想實驗看看,可是做實驗時要注意什麼?
孩子:我有看下面沒有人才丟下去的。
我:可是有誰保證不會有低年級生(學校都把低年級生安排在一樓)突然跑出來或是校長、志工、老師們經過?還要注意什麼?
孩子:學校不行、公園不行......,找空地。
我:空地就行嗎?外頭要施工都要張貼告示......。
孩子:我知道,貼一張告示。
我:所以呢?去學校幹嘛?
孩子:上課。
我:學校可以這樣做實驗嗎?
孩子:不行。
我:體育老師教你們玩棒球,要注意什麼?
孩子:不能亂揮,丟棒。
我:要不要保持距離?
孩子:要。
我:所以你拿著竹竿揮來揮去,周遭又有那麼多人走來走去,很危險。又想實驗重力加速度,想把東西從高處往下丟,要注意有沒有人之外,還要注意場地適不適合,懂嗎?
孩子:懂。
這事件的處罰,老師罰沒收兩張獎卡,另兩位跟隨的同學各一張獎卡,孩子極度不平衡,認為他們跟他都做了一樣的行為,還有人做出更危險的行為,為什麼他就要被罰兩張?
問他,老師有解釋嗎?孩子搖頭(我想老師應該有解釋,孩子接收不完全),我大約猜測應該是他帶頭,所以才被加重處罰。這部分是不是該問老師?怎麼問?

為了公不公平這件事,我與孩子做了以下的討論:
每一次孩子都會反應老師的處置不公平,我反問孩子:公平是什麼?
孩子:譬如交換一樣的東西,就叫公平。
我:價格一樣嗎?同品牌嗎?大小一樣嗎?
孩子:都一樣。
我:可是我覺得那真的叫交換,不叫公平。
孩子:就是處罰要一樣,例如我跟另一個同學同樣做一件錯事,被沒收一張獎卡;另一個同學也要跟我一樣。
我:這樣你就覺得公平?
孩子:嗯!
我:那我問你一個問題,之前有人請你喝思樂冰,你決定給他彈珠超人,你覺得公平?
孩子:公平。
我:思樂冰貴?還是彈珠超人貴?
孩子:彈珠超人。
我:那你為什麼覺得公平?
孩子:因為他請我吃思樂冰。
我:那就是你的好心情讓你覺得公平,對不對?
孩子:對。
我:那推人事件,你覺得老師處罰的方式公平嗎?
孩子:公平。因為我錯的較多。
我:如果我是老師,我的處罰是兩個人都沒收一張獎卡,因為女學生先惹Tim,所以我認為她也要接受處罰。那我跟老師的做法你覺得誰比較公平?
孩子笑笑說:妳。
我:可是女同學會覺得公平嗎?
孩子:會。
我:怎麼會?女學生受傷耶!
孩子:會啊!因為她先做錯事啊!
我:先做錯事,就必需受傷啊?如果你是那位同學,你真覺得公平?
孩子笑笑,說不出所以然,接著:不公平。
我:那麼怎麼做才會公平?
孩子:我不知道怎麼說耶!這樣有點困難,好複雜。
我:我這樣解釋你懂嗎?有沒有發現是心情影響判斷?如果今天你跟老師很好,老師也解釋清楚,你會認為處罰不公平嗎?
孩子:不會。
我:這樣你還會在意老師的處罰公不公平嗎?
孩子:嗯!可是老師有時處罰是公平的,有時候又不公平。
我:你要去看老師的處理角度,就像媽媽處理的方式有時也會跟老師不一樣,可是接受的角度不一樣,感受就會不一樣。懂嗎?
孩子點點頭,我知道他還似懂非懂,我會繼續努力的。

其實我不知道以上的對談好不好?有沒有進入孩子的心?只是發覺一件事,孩子某方面的行為會吸引同學仿效,我對他說,你有當班長的特質,可是要做一個好的班長要具備什麼條件?孩子全從負面角度談起,例:不分心、不能講話等等。我阻止他往下說,我對他說要做什麼,說好的,孩子講不出來,原來我們給孩子太多負向思考,太多不要的規則,就像昨天我去班上晨光,重感冒倒嗓的我要孩子訂出規則來,丟出來的全部是:不要講話,不要走來走去等等。我整理出三點:第一要安靜,第二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第三要舉手發言。發覺要什麼的範圍比較大,比一堆不要......,聽起來舒服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虹魚 的頭像
    彩虹魚

    回歸中心,找尋寧靜

    彩虹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