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引發了一連串的~嗯!連鎖反應。
不喜歡這種感覺,我認為在做決定的當下,我就已經在承擔責任、面對後果,不管如何,那都是我的選擇。
可以不贊同、不認同,但不要有批評及不理性的情緒出來,我希望那是包容、是接納,發自內心的。
我寫過往是用我親身的感受,去陳述那時的~我的感覺,那時受傷的心痛,我~沒有謾罵母親,有的是委屈及心痛,陳述的過程中,一定有情緒,傷害也一定會有,像我自己說的,是我的主觀,我的主觀告訴我~受傷了,感受不到責罵背後的愛...可是在書寫的過程中,我真正體會到,都過去了。有人質疑我”家醜外揚””未顧慮家人感受”...,可是那還是我的功課呀!是我得面對的問題,我的家人沒有人請我刪文,我的家人採取體諒的方式(弟、妹),我想外人就無庸置喙了,不是嗎?
文章該不該留?刪不刪除?都是我個人的選擇,我知道若母親真的看到了,她一定會很生氣,因為丟臉啊!如果是我,我也一樣會生氣,可是我會想,為什麼?為什麼我的孩子選擇用這種方式去面對自己的心痛,卻不敢直接面對我?直接跟我要答案?如果建仔有一天離我很遠,我也希望能透過類似的方式,去瞭解建仔的想法、做法,如果~如果說我真的在無形中把建仔推得遠遠的(我相信當母親的都會知道~自己在教養過程中所發生的親子變化,除非特意忽視,不然為人父母的都會知道孩子的委屈在哪兒。),至少我還有個管道,可以知道孩子好不好,如果真有一天建仔連這部分都沒有了,與我真正斷了連繫,我~會很難過。
每個家庭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個方法適合A,卻不見得適合B,為什麼一定要勉強方法變成一樣呢?我的成長經驗,我相信有相似性,我相信有人會不舒服,我相信有人會被我的文章帶動情緒,我也相信這些文章也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端看~看文者的心境及解讀方式,可是那也只是相似,不是相同,主觀也好、客觀也罷,覺得我過分或勇敢,都是看文者自己的感受,並不是我的,看問題的角度都會因每個人的解讀而有不同。
如果說大吵一架能解決問題,我早試過了,國中一兩次、高職兩三次、離家前也有一兩次,卻發現吵架也只是加深了彼此間的不滿,把怨懟再一次累加上去,因為在吵架的過程中,誰能保證沒有情緒性字眼?誰能保證不會被傷得傷痕累累?誰能保證不會失控?若說夫妻間常有爭執,也找不到平衡時,這樣的關係還能持續下去嗎?採取這樣的方式,也是我試過各種方式找出來的,而且效果也不錯,這樣也錯了?我干擾到誰?受影響的不是我的家人嗎?為什麼有人如此替我家人憤憤不平?不管如何可以訴說感受,卻不能左右他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強加在他人身上。
我一再說明是澄清,用文字寫出感受,當我們心情不好時,用嘴巴到處去抱怨,有沒有想過他人是用何種心態及想法去解讀我們的抱怨,會不會又製造出另一種誤會來?會不會又讓自己陷入更難堪的局面?好比有人大剌剌的寫出自己的政治立場,有人無所忌諱的陳述自己的宗教觀,我們可以表述自己的看法,卻不能說他人政治錯誤,我們可以說明宗教的立場,卻不能批判他人的信仰,這不是最根本的言論自由嗎?而我只不過是內觀自我、反省自我,用再一次回顧來疼惜自己,對母親的愛,我已經不強求,雖然這個區塊是有缺憾的,可是我有更多的愛來填補這塊,我放下了,卻也被人說這是假的,這是欺騙,若真是~也是我的選擇啊!要尊重我的決定。
如果說有一天,母親真的看到了,她選擇不諒解我,也是我的問題,不該有人假設我家人的立場來替我家人回答我的問題,就像這幾次的對談,我妹也看過了,她認為太過了,與旁人何干?
我只能說面對內心的黑暗面,我對原生家庭的執著放下了,我可以心無旁鶩的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不會再拿小時候的難過、怨懟來當藉口、來抱怨生活上的不公平,再一次用事件來批判母親,也不會動不動就被過往觸動,我清楚的知道現在的我~所採取的一切,都是由我、自己自由決定、選擇的,不能再拿母親當擋箭牌。
這是我回到過去所感受、領悟到的,靠自身的力量找到自我,不行嗎?沒有宗教的支持,不行嗎?努力活出自己,跟幾歲開始有關嗎?可以對我說:可以選擇其他呈現方式、還有其他的選擇,但不要批判。
借用杰媽的話來期勉自己:
記住一個重點,我們之所以會生氣,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的心出問題),絕不是別人的問題(別人只是用事件來顯現我們出問題的心),所以凡事從自我反省做起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虹魚 的頭像
    彩虹魚

    回歸中心,找尋寧靜

    彩虹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