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qga33/1374559305-2137328093.jpg)
很硬的一門課,看不下去就別再往下看了唄~
這天上課~很吵,外頭持續放了快一小時的煙火,整顆心都有點浮,筆記內容大多在老師的補充資料內,我就稍微偷懶一下,聽不懂的地方,當然也無法整理了,總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得靠實務來補強,這樣理論與實務配合下來,才會瞭解自己倒底吸收了多少,希望自己不會入寶山空手回。
RMS粒狀度值愈小,愈有放大空間,也就是說與一相比,要越小越好。
解像力高屬於低感度底片;解像力低屬於高感度。
RMS粒狀度、解像力及鮮銳度以上皆會受沖片影響。
測試解像力的方式,為0.1公分內有多少條掃描線。
低於100條的稱低解像力;介於100~150條稱中解像力;150~200條稱高解像力;200條以上稱極高解像力。
數位是以吋為單位有多少像素,底片中的100條約為1000萬畫素。
使用正色片拍攝時,不可使用紅鏡。
紅外線軟片在底片中屬於低解像力。
黑白影像叫銀影像,黑代表銀粒子堆積越多,越少為白。
彩色叫色感影像。
以上二張是第二堂課的筆記。
停止最主要是酸鹼中和(冰醋酸加水)
定影的步驟不能太久,不然金屬影像會削薄。
水洗步驟要慢速流動,大約20~30分鐘。(T-MAX底片以三十分鐘為主)
水滴斑防止液約3~5c.c,使用羅汀納藥水為1:100(水),1000C.C的水約置放一分鐘。
藥水分兩大類:
細緻藥水(防止粒子進一步擴散、變粗):高感度,高ISO,解像力差,速度快,藥水品牌為Fuji SPD。
粗糙藥水(因中低感度,結構緊密、粒子細,才可呈現細部):中低感度,低ISO,解像力高,速度慢,藥水品牌有柯達D-76、HC-110、ILFORD D-11(同柯達D-76)、Agfa RODINAL(歷史最悠久,解像力最高)。
一百度以下稱低感度,一百度至二百度稱中感度,四百以上稱高感度。
若一百的底片增感至四百,用SPD沖片,即越高解像力就用越粗糙藥水,T-MAX底片不建議未增感時使用細緻藥水沖片。
顯影液(若以曝光差一格,時間差三分之一)
影響顯影效果有
1.藥水稀釋比例,越稀釋,時間越長,即藥水濃,反差大。
2.溫度要控制,溫度與時間習習相關,溫度高,銀粒子不安定,容易變粗,時間越短。
3.時間(常數)X1.33,時間長越不安定。
4.藥水種類
正常沖片以二十度C最穩定,最好不要低於十六度C,因為化學作用差;也別高於二十四度C,以免顆粒變粗。
底片最好保存在十六度C以下,專業冷藏為十二度C正負一度C。
二十度最穩定,下降溫度以兩度為限,即下降一格為兩度,從二十度變十八度,十八度變十六度;曝光過度,時間不變,差一格,溫度往上升四度,即二十度變二十四度,二十四度變二十八度...。
例:一百度的底片增感至二百度,感光不足一格,沖片要補回來,時間不變下,溫度要從二十度往上變成二十四度;若改變時間常數,增感一格時,標準顯影時間X1.33,增感二格為標準顯影時間X1.33X1.33。
1.33為增感常數,減感以降低溫度為要。
沖片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七分鐘,避免粒子不安定,容易變粗;也不能低於四分鐘,因為反差不夠大。
也就是說沖片時的顯影很重要,會隨底片感度、曝光模式、藥水濃度、水溫、浸泡時間等,有所變化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