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看著大愛台中的父親角色,突然間覺得我是父親也是母親,要有父親的體能及嚴厲也要有母親的柔軟及包容,我是嚴母也要當慈母,呼,這個黑白郎君的角色對我來說有挑戰性,但在角色性格轉換上有點錯亂(冏)。
每年寒暑假,孩子都希望我們能陪他騎腳踏車,我以為當父親的會願意多承擔這方面的陪伴,畢竟男女體力大不同,成長中的青少年精力旺盛,也需要男性角色認同,很多事不是當媽的能分享了,只是另一半在這方面的認知較近傳統父親角色,他認為賺錢回家很辛苦了,不需也不想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我~生孩子後,體能一路下滑,不生病則已,一生病常拖一兩個月是常態,平日無法給孩子很優質的陪伴,能提供的體能活動也偏靜態居多,為了因應生活鎖事,我在孩子稍大些就讓他分擔家事,小二的他已會洗碗、煮飯(麵)、炒菜、洗自己的貼身小物,有時還得照顧我這躺床起不了身的母親(暈眩症加偏頭痛),對他我有歉疚,我放棄有前”錢”途的工作,回歸家庭,就是為了陪伴孩子成長,卻變成這樣,心裡頭有說不出的難過。
在教養路上,另一半無法給予我支持及建言,婆家的教養上認為孩子會自己長大,不需教太多,有錯長大懂事就會改,讓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無法改變另一半更無法叫孩子不要長大,只能自立自強。孩子一年年長大,他企盼的眼神及旺盛的精力讓我無法忽視,單薪家庭要維持基本開銷不簡單,所有的支出都是精算過,為了孩子開始有計畫的添進腳踏車,自己騎的是訂報送的六段變速淑女車,倒是為孩子添了帥氣的腳踏車,只為了讓他知道我們在意他的感受。
這幾年我試著踩踏出門,只是沒挑戰性的路線不合孩子的胃口,他希望騎上都會公園,面對這樣的需求,我根本沒想太多,只想到國高中時期騎了七八年的車,還是人家騎了七八年二手沒變速的腳踏車,什麼路線沒騎過,現在是六段變速車,當然沒問題(拍胸脯),卻忘了計算自己的體能及增長的年紀,傻呼呼的答應孩子,第一回才往上爬就被打敗了,臉色發白,心跳加速,喘不過氣,只能對孩子說不好意思,孩子嘟著嘴,心不甘情不願卻也乖乖回頭,望著他的背影,我好難過,心裡頭對孩子說抱歉。
這幾年,孩子對我沒期待了,可~我沒放棄,這個暑假多次五點多挖建仔起床,挑戰都會公園的路段,通常體力不佳的我只能騎到玉門路就喊累了,我也暗下決心把自己的體能找回來,所以只要騎上單車,一定訂下目標,不管是往前一站,或是減少休息次數,都是給自己的短期目標,每一次只跟自己比,有進步就行了, 終於踩上東大路,這淑女車也讓我操上來了,有點佩服自己,踩踏在水平的道路上,有種雨過天青的感受,卻在踩上科園路段驚呼,不會吧!才爬上一大段的緩升坡,現在又要爬一次?決定不下車,慢慢踩踏來到科園一路,再來科園二路,不易流汗的我,這回汗如地下水般泉湧而出,氣吸不上來,我知道是自己的極限了,若再堅持踩踏上去,對自己的狀態來說不理想,通常我最愛回程路段,一路乘風而下,不用出太多氣力,這回卻覺得回家的路好遠(哈),不知這個暑假能否順利上都會公園,連我都不敢打包票。
想想,突破瓶頸要花多少力氣?多少時間?每一次小小的堅持就會往目的地前進一些,我情願慢慢踩踏,欣賞路邊風景,有人說好久。沒錯,是好久,卻希望能照料自己的身心,就像玩攝影也一樣,進步慢不表示沒進步,我花很多時間在摸索~技巧、取景、構圖、探索自己的情感及需求,有機會就去拍,什麼都拍不給自己設限,也不想專攻某一項,對我來說人生風景好美,不需畫地自限。
想說,前往目的地的方法不止一種,可以選擇悶著頭拚命往前,可以欣賞路邊風景,可以短暫休息、喘口氣、喝口水,也可以下車走路,有好多方法不必堅持某一種方式,孩子的人生、我的攝影也一樣吧!(這算不算以退為進的藉口呀?)